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二节

《孟子》·第二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fēimìngshùnshòuzhèngshìzhīmìngzhěyánqiángzhīxiàjìndàoérzhězhèngmìngzhìzhěfēizhèngmìng

注释

(1)岩墙:将要倒塌的墙。

(2)桎梏:古代拘束犯人的刑具,脚镣和手铐,此喻犯罪。

译文

孟子说:“一切事物无不有自己的命运,顺应而承受正确的命运观,因此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岩石和危墙之下。走完人生道路而死的人,就是正确的命运;被关押在监狱里死去的人,就不是正确的命运。”

评析

此段文言文为孟子所言,关于命运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探讨。孟子以简练而深邃的文字,阐述了对于命运的看法,以及人应当如何面对命运。

孟子开篇即言“莫非命也,顺受其正”。这是对命运存在的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个面对命运的态度——顺应。在孟子看来,人的生死、贫富、贵贱都有其命运的安排,人应当接受这种安排,即“顺受其正”。这种态度既非消极的逆来顺受,也非积极的逆天而行,而是一种理智而平和的接受。

接着,孟子进一步阐述了“知命”与“不知命”的区别。“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知命的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和限制,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而“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则说明了即使面对死亡,知命的人也会选择正确的道路,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被束缚、被限制而死。

孟子的这段言论,既表达了对命运的尊重,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命运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从表现手法上看,孟子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言论更加生动有力。如“岩墙”与“桎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知命的人的困境和无奈。同时,通过“知命”与“不知命”的对比,突出了知命者的智慧和从容。

此外,孟子的这段言论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它告诉我们,面对命运的安排,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态度。既要接受命运的存在,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态度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总的来说,孟子的这段文言文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命运、面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态度,既尊重命运的安排,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