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裳:在古代,上身所穿的被称作“衣”,而下身所穿的则被称为“裳”。
(2)公:这里指代国家官府,也就是公家。
(3)晞(xī):通“昕”,意指破晓时分,天色刚刚开始发亮。
(4)樊:即“藩”,此处指篱笆;圃:泛指菜园或小型花园,是种植蔬菜或植物的地方。
(5)狂夫:原指监工,负责监督工作的人。另一种解释是指行为狂妄且无知的人。文学家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提到,“夫”在家不遵守正常作息时间,不是太早出门就是太晚归来,因此妇人称呼他为狂夫。他认为这首诗是从妇人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折柳枝来围篱笆是为了防止闲人靠近其妻,而离去后还回头不放心地窥视,显露出对妻子的牵挂与不信任。
(6)瞿瞿(jù):形容瞪大眼睛的样子。
(7)不能辰夜:指不能合理安排或掌握时间安排。辰,通“晨”,指的是白天。
(8)夙:意为早晨、清早。莫(mù):古同“暮”字,这里指晚上或傍晚的时间。
东方天空还未被曙光点亮,我慌乱中将衣裤颠倒穿上。颠倒上衣和下裤,因公家的召唤让我手忙脚乱。
东方天空的晨曦还未破晓,我在慌乱中又将衣裤颠倒穿上。颠倒上衣和下裤,因公家的号令令我畏惧。
折下柳条围起一道篱笆,却遇到狂汉监工瞪眼相向。他不分昼夜地作孽,不是起早就是晚睡。
深感这首诗诗意悠然,满载一种殷实而笃厚的生活情感。基于此,我情愿从大众的角度切入分析。这诗的实质不仅生动描画了抽象的社会阶级现象,更展现了鲜为人知的种种生活细节,让读者有一种彷佛置身于当代环境中的感叹。最真实的美艳却在此处,也即写诗人心胸之怨愤。疲困困的奴隶们在低微生活的打击下,哪有什么剩余伪装,哪有什么留余隐忍。正因为此,我理解作者的感情是如此澎湃,声讨的道理是如此确凿;总而言之,诗本活灵活现。
小景中道出大义,细节丰富着诗篇。诗作者以《齐风‧东方未明》为题,写得浓墨重彩,以此描绘了那些亦真亦假的底层生活。好比那拂晓时闹鼓的催俩声,震醒了辛劳的劳动者们早已疲惫的初寐,同时打破了原来的黑夜静好,原本处处是寂静,而现在却鸡鸣犬吠之声此起彼落。在这种催逼下,各类工人那匆忙、疲惫、恍惚,动作混乱地打扮自己,比如有的把随手抓到衣裳当裤子穿,有的又把裤子扭曲成衣袖飞快地穿上,这喜剧般的荒诞性生成反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悲剧感。现如今,读者怎能不被这些细节中的喜剧色彩和生活真情所打动呢?这种颠倒的局面,难道不正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讽喻么?
诗最后一章写道:“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然人深感,难道这不是社会人心的生动写照么?可以这样理解,人们既害怕早到又惧怕晚去,只因惧怕违反早已成规的社会规则。譬如,如果正确的时间没有被正确报出,那么整个社群就会陷入混乱之中。长此以往,秩序会更加混乱。此处“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两个情境展现出的生动画面,尽显诗作者批判社会现实疾苦的艺术才气。诗中每一句也都提现了许许多多真实的人物特征、社会环境以及理性思考,极具深度和广度。
这样看来,《齐风‧东方未明》并非只有一种面向,它是有机整合了许多具体生动事实以及细腻的感情交织而成的同时又包含了深厚理质的一首诗。草木人物,天地生活皆可入诗,书之以笔,表达再稠密的心情思考,以豪情壮志,智勇善钧突破现实的束缚。诸如此类,都彰显出了诗歌咏史抒怀、悲天悯人的崇高品质。而此诗也绝不例外,它向我们显示出一个历史时喻意境和社会驳杂症向、个性丰满的诗人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