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月:这里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四月,后文中提到的“六月”也是指农历六月。
(2)徂(cú):前往的意思。徂暑,指酷暑即将结束。
(3)匪人:非别人,即不是别人。
(4)胡宁:为何,为什么的意思。忍予:忍心让我承受(这苦难)。
(5)卉(huì):统指各种草本植物。腓(féi):这里是以“痱”(皮肤上的小疹子)的同音字来指代草木枯萎或生病的状态。
(6)瘼(mò):指疾病或疼痛。
(7)爰(yuán):哪里,何处。适:去,前往。归:返回,归宿。
(8)烈烈:形容寒气逼人的寒冷状态,如同刺骨的冷风。
(9)飘风:指迅速而猛烈的风。发(bō)发:形容狂风怒号的声音。
(10)榖(gǔ):形容善良、美好。
(11)何(hè):通“荷”,这里作动词,意为承担、承受。
(12)侯:存在,拥有。
(13)废:这里意指庞大、巨大。残贼:残害、侵害。
(14)尤:错误,这里指罪过、过失。
(15)相:观看,这里指注视。
(16)载:再次,又。
(17)构:“遘”的假借字,意为相遇、遭遇。
(18)曷(hé):何时。云:这里是个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19)江汉:特指中国的长江和汉江。
(20)南国:指中国南方的地区,这里特指南方的河流。纪:在这里指的是河流的主流或经络。
(21)尽瘁:指尽心尽力工作到精疲力竭的状态。仕:担任公职。
(22)有:通“友”,意为友好、亲密。
(23)鹑(tuán):这里指雕鸟。鸢(yuān):指老鹰。
(24)翰(hàn)飞:形容鸟类高高飞翔。戾(lì):到达,这里指飞回。
(25)鱣(zhān):一种大型的淡水鱼,即大鲤鱼。鲔(wěi):一种大型的淡水鱼,即鲟鱼。
(26)蕨薇:两种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
(27)杞:指枸杞植物。桋(yí):一种植物,即赤楝。
(28)维:是,这里表示肯定或陈述。以:用,这里表示采用或使用的意思。
初夏的四月气息如诗如画,酷热的六月像是无情的炎火降临。为什么我先祖的行为不光明磊落,要让我承受如此深重的灾难?
秋风带着凄冷与哀伤,无情地吹落了花草树木的繁华。身遭大难内心忧虑痛苦,不知何处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宁与慰藉。
冬天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凛冽,狂风席卷着一切。天下的人儿都过着安稳的生活,为何唯独我要遭受这样的不幸和折磨?高高的山上生长着名贵的花卉,栗子树和斗寒梅交相辉映。它们却因为我的遭遇而枝残叶落,我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你看那汩汩流淌山泉水,时而清澈时而混浊。就像我遭受的灾祸,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善果结束灾难。
长江汉水滔滔奔流,滋养着丰美的南国。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何当政者却不能善待我?
我并不是苍雕或鸷鸟,无法像它们那样高飞翱翔;我也不是鳣鱼或鲔鱼,无法像它们那样深潜逃避。
在高高的山上生长着蕨菜薇菜,在低洼的湿地里生长着枸杞赤楝。我只能写下这首诗,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悲苦与哀怜。
本篇诗歌生动描绘了诗人在遭受流放时的痛苦体验。诗人自诩为君子,而这位君子在诗中透露出深深的怨愤,他曾全心全意为国家贡献,而自我认为的国家重要角色,如今遭遇贬谪,并被降谪至南部,在那里承受着无穷无尽的灾祸。他不禁自叹,这是哪门子的生活,如果自己有啸鹰的翅膀或鱼的鳍,他一定会飞向高空或潜入深渊,逃离这无尽的痛苦。然而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他独自在这初行必经的凶险境地中,唯有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悲伤和哀愤。
诗中的“告哀”的内涵,在前七章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提示。开头三章描绘了诗人的悲伤,其中第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尤为深刻,诗人无家可归,遍体鳞伤,仿佛谪仙之人。这种悲惨的景象,加之诗人心境与环境的撕裂,使得读者感觉到他身处的困辛与哀愁。
诗的第一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表达了诗人的怨恨。诗人不是庸人,他是贵族的后代,他诟病那些阶级高贵者无情无义的冷漠态度。诗人以自己的先祖的应受尊敬的地位,来表达对被流放的不满和愤怒。
就物理环境而言,诗人提及了经历的季节的变迁,从初夏的“四月维夏”到冬季的“冬日烈烈”,诗人遭受谴责的季节恰巧是遭受四时更迭的时间周期。诗人必须在烈日下徒步,或在刺骨的寒风中行走。这是一幅何其悲凉的画面,被巧妙地用来加重对“哀”的描绘。
后四章则揭示了诗人悲哀的原源。在四章开头,诗人被极端的不公平中伤所折磨,他的责任心和忠诚并没有得到理解和欣赏。在第五章,诗人自我反思他如何因为不愿意参与社会的脏事而被放逐。他回忆了山间清泉、山上的栗、梅树,还有江湖凶险迅猛的漩涡,这些自然界的细节,都令人对他的遭遇充满同情。
诗的最后章节遣怨发抱,诗人以鸟鱼比自感叹无法躲避人事的纷乱。整篇诗歌在暴露社会现实中具有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这首诗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描述环境、描绘内心,使得“告哀”的主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