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式:此处用作助词。微:形容日光消散,即黄昏或天黑的意思。
(2)微:非,若不是。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3)中露:实际上是露中的倒序表达,用以配合诗歌的韵脚。
(4)躬:指的是身体。
夜幕已降临,夜色浓重,你为何还不回家?若非忠于君主之事,又怎会仍旧在露水中徘徊?
夜幕已降临,夜色浓重,你为何还不回家?若非尽忠职守于君王,又怎会身陷泥泞而不顾家?
观察这首诗歌的核心思想,我们会发现,《毛诗序》的解析是:黎候因为被狄族驱离,溯流至卫,其忠臣于是创作此诗以鼓励他返回原国。另据刘向的《列女传·贞顺篇》所述,卫侯的女儿嫁给了黎国的庄公,但却被冷落,有人劝她回皇宫,她却“坚毅守贞,不违逆妇女之道,等待王的诏令”,并以此诗歌表达她的愿望。然而,不论是指黎侯还是黎庄的妇人,这两种解读都过于牵强且缺乏实证。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推测,“这更像是苦于劳役的人民的呐喊”,这种解读更能贴近诗歌的实际寓意。
此诗共两章,每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作为引子:“天色渐晚,天色渐晚,为何仍未归?”诗人随后讲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和“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表明,他们为了君主的事业,为了维持君主的生活,不得已在露水和泥浆中日夜不息地辛劳工作。诗的两章简洁明了,几句话就揭示了那些饱受压迫的人的恶劣生活状况和他们对掌权者深深的愤怒,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艺术方面,这首诗显示了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通过设问增强了语言的效果。诗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出于疑问,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有意设问。诗人处在被统治者压迫之下,不得不在户外劳作,家园就在眼前却不能回归,他们厌烦到极点,必然要倾诉不平。如果是直接陈述,那么就得不到理解,反之,采用设问的方式,诗篇更具有质感和情感,并引起人们的思考。其次,通过韵脚营造情感氛围。这首诗有两章、十句,每一句都用了韵,同时句句换韵,使得诗的气氛紧凑,节奏短促,情感强烈,充分表达出那些辛苦劳动的人的心声以及他们愈发强烈的痛恨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脚来分析,前一章用微韵、鱼韵,后一章采用微韵、侵韵,这些韵律都极有助于表达哀痛和愤怒的情绪。诗人根据情感要求运用韵脚,确保了诗的情感通过韵脚得到充分的强调。由此,学者方玉润评价这首诗说:“扼要而深意,隐藏无尽的道理,非浮躁的人能轻易而过。”
因为《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者都以毛诗的解读为主,所以“式微”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归隐”意象。如唐代王维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的“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的“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这也展现了此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