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颂·时迈

《诗经》颂·时迈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shímàibānghàotiānzhīshíyòuyǒuzhōu
  • yánzhènzhīzhènshè
  • huái怀róubǎishénqiáoyuèyǔnwángwéihòu
  • míngzhāoyǒuzhōushìzàiwèi
  • zàigānzàigāogōngshǐ
  • qiúshíxiàyǔnwángbǎozhī

注释

(1)时:在这里作为助词使用,相似于“按时”这个词汇,具有“现在”或“当代”的含义。迈:在林义光的《诗经通解》中读为“万”,众多。

(2)邦:国家,在这里特指武王击败商朝后,封建的各个诸侯国。

(3)昊(hào)天:指的是苍穹之上的皇天。子之:在此处的意思是指立之为王,也就是说将诸侯国视作己出,即如同自己的子嗣一般。

(4)实:助词,有时也被解释为“确实”或“的确”。右:同“佑”,保佑。序:顺从、顺应。有周“”指的是周朝,有:作为名词前缀,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5)薄言:类似于“薄然”或“薄焉”,作为发语词使用,表达紧迫追逐的意图。震:表示震动,这里指的是用武力来震慑威胁。之:指的是各个诸侯国。

(6)震叠:相当于“震慑”,表示震惊并使之畏服。叠:通“慑”,有恐惧和畏服的意味。

(7)怀柔:安抚之意。怀:前来,柔:表安定。百神:泛指自然中的所有神灵,如天神、地神、山川之神等。此处指的是对这些神灵进行祭祀。

(8)及:指祭祀所及。河:指的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这里特指河神。乔岳:则指高山,代表山神。

(9)允:确实、的确。王:特指周武王。维:有“是”、“为”的意思。后:在这里意味着君主。

(10)明昭:与“昭明”意义相近,表示明显或显著,此处用以表达发扬光大之意。

(11)式:在此作为语气词,没有具体意义。序:表示顺序或次序。序在位:合理安排各诸侯国的顺序或位置。

(12)载:在这里类似于“则”或“于是”,表示接下来的动作。戢(jí):收藏。干戈:泛指武器,这里表示收起兵器。

(13)櫜(gāo):在古代指盛放衣甲或弓箭的皮囊,这里用作动词,意指收藏武器。这两句话一起描述了周武王停止使用武力,转而致力于文治教化。

(14)我:是周人对自己的称呼。懿(yì)德:即美德,指的是文化教化的功德。

(15)肆:施行、展示。时:相当于“是”或“这”,指当下或当前。夏:周王朝统治下的领土或天下。

(16)保:表示维护或保持,这里指保持天命和维护先祖的成就。

译文

武王巡视了各个邦国,皇天视他为儿子般宠爱。佑我们大周繁荣兴旺,能够发兵去征讨纣王,天下四方都感到惊慌。安抚众神举行了祭祀仪式,山川百神都来享用祭品。武王是万国的主宰!
大周无比荣光,按照次序来封赏功臣。人们收起干戈和兵甲,把强弓和利箭装入囊中。他讲求美好的道德,将其遍施于天下四方。周王要永保国家兴旺发达!

评析

这首诗共有十五句,传统的毛诗和朱熹的《诗集传》都没有进行分章。然而,明代的何楷在《诗经世本古义》中将其分为两章,从“明昭有周”开始作为第二章,清代的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沿用了这种分法。但深入玩味诗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前半部分主要赞颂武王的武功,而后半部分则赞美他的文治,整体语意连贯。如果按照分章解读,“不仅章节的长度会显得不规整,文章的气势也会显得紧凑而不顺畅”(引自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因此,遵循传统,不进行分章可能更为恰当。

此诗运用了“赋”的手法进行叙述。开篇即阐述了周武王所封建的诸侯国,这些国家不仅得到了上天的认可,甚至被上天视为己出,而他们的使命就是“右序有周”,意为辅助周朝。古人有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正好印证了武王是受天命所归的。进而提到武王不仅能威震四方,更能安抚众神,因此他的统治,“明昭有周”,无疑是光大了周朝先祖的辉煌功业。随后描述了武王在平定殷纣、建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收敛武器、弓箭,停止武力,转而注重文化和德行。并赞叹道:我们追求治国的美德,武王便将这美德广布天下。最后一句总结赞美武王能够秉承天命,传承祖德,与首句形成呼应。

整首诗语意丰富、语气连贯,起伏错落中透露出深沉而恭敬的情感。它以天命与周武王的联系为主线,重点赞颂了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鲜明,结构严谨。在众多显得臃肿和刻板的雅颂诗篇中,此诗无疑是一篇较为出色的佳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