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小雅·巧言

《诗经》小雅·巧言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yōuyōuhàotiānyuē
  • zuìluàn
  • hàotiānwēishènzuì
  • hàotiāntàishèn
  • luànzhīchūshēngjiànshǐhán
  • luànzhīyòushēngjūnxìnchán
  • jūnluànshùchuán
  • jūnzhǐluànshùchuán
  • jūnméngluànshìyòngzhǎng
  • jūnxìndàoluànshìyòngbào
  • dàoyánkǒnggānluànshìyòngtán
  • fěizhǐgōngwéiwángzhīqióng
  • qǐnmiàojūnzuòzhī
  • zhìzhìyóushèngrénzhī
  • rényǒuxīncǔnduózhī
  • chánquǎnhuòzhī
  • rěnrǎnróujūnshùzhī
  • wǎngláixíngyánxīnyānshǔzhī
  • shuòyánchūkǒu
  • qiǎoyánhuángyánzhīhòu
  • rénzhīméi
  • quányǒngzhíwéiluànjiē
  • wēiqiězhǒngěryǒng
  • wèiyóujiāngduōěr

注释

(1)昊天:指广阔的天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苍天。

(2)且(jū):是一个句末的语气助词。

(3)幠(hū):表示广大无边。

(4)威:通“畏”,虐害。此处意指残暴和愤怒。

(5)慎:意为确实无疑。

(6)泰幠(hū):意指过于疏忽。其中,泰:通“太”,幠:怠慢。

(7)僭(jiàn):通“谮”,意为诽谤之言。涵:包容。

(8)怒:表示对进谗言的人的愤怒。

(9)庶:几乎。遄沮:意为迅速停止。

(10)祉(zhǐ):代表福祉,这里指因任用贤人而带来的福分。

(11)盟:与进谗之人结盟。

(12)盗:象征谗人,如盗贼般狡猾。

(13)暴:此处表示程度之深,意为极其严重。

(14)孔甘:听起来非常甜美。

(15)餤(tán):原指进食,此处引申为增加。

(16)止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其中,“止”意为做到,共,通“恭”。

(17)邛(qióng):疾病。

(18)奕奕:形容高大雄伟。寝:指的是宫殿。庙:宗庙。

(19)秩秩大猷(yóu):形容典章制度有条不紊。

(20)莫:制定、确立。

(21)他人有心:指进谗之人有破坏之心。

(22)跃(tì)跃:跳跃的样子,形容活跃。毚(chán):狡猾多谋。

(23)荏(rěn)染:形容柔弱的样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解释,“柔”即“善”,并非泛指柔弱。

(24)行言:流传的言论,即谣言。

(25)蛇(yí)蛇硕言: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大话。蛇蛇,通“訑訑”,意为欺骗。

(26)巧言如簧:形容言辞动听,如同音乐般悦耳。簧,指的是乐器中的簧片。

(27)麋(méi):通“湄”,表示水边。

(28)拳:代表勇敢或力量。

(29)职:关键在于。乱阶:指的是一系列导致祸乱的事件。阶,此处用作比喻,意为阶梯的连续性。

(30)微:通“癓”,意指小腿上的疮。尰(zhǒng):通“瘇”,意为脚肿胀。

(31)犹:通“猷”,策略或诡计之意。

(32)居: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徒:同党或追随者。

译文

高渺的苍穹,宛如我们的慈父与慈母。虽未犯下任何过错,却时常遭受无端的灾难。尽管苍天太暴虐了,但它始终坚守自己的无辜与清白。苍天有时却显得那么疏忽,可这并不能抹去它的无辜与纯净。
当祸乱初现端倪时,谗言便如潮水般涌现。当祸乱再次席卷而来,君子竟然也盲目听从。如果君子能够怒斥谗言,那么祸乱就能迅速得到遏制。如果君子能够任用贤明之士,那么祸乱就难成早终结。
君子们屡次立新盟约,这无疑为祸乱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他们轻信盗贼的甜言蜜语,导致祸乱愈演愈烈。盗贼与谗人都是口蜜腹剑,为王室酿造灾难与祸根。
巍峨壮观的宗庙宫殿,君子们建立起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他们制定了条理清晰的典章制度,这一切都离不开圣人的智慧与贡献。总有一些人企图想通过谗言来诋毁与破坏。但我能洞悉他们的阴谋与诡计。就像狡兔三窟,最终也难逃猎狗的追捕与击杀。
娇柔袅娜的树木,都是君子们亲手栽培的。总有一些谣言与流言蜚语四处传播,只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就能辨别真伪。对于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之人,言辞动听无责任感。巧言令色似吹簧,厚颜无耻的行为卑鄙。
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居住在河岸边的水草旁。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会制造祸乱满足自己的私欲与野心。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在哪方?内心充满了诡计与阴谋,他们的同伙越来越孤立无援。

评析

这篇诗篇的基调在于对于惑乱国事的恶言谗言的深深忧虑,同时无情地曝光了谗谤之人的邪恶行径。诗人以深深的切身感受和激动的情感,毫无顾忌地将内心的羞愤喷涌出来。与此同时,诗中开篇的濤天长啸:“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衍生出一篇尽显无奈的辩词:“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这尽显心中的急切和愿望,诗人无助地向苍天述说他的无辜,这是那些在遭受冤枉的暴雨中无处寻找救援的结局。

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情感峰回路转,诗人疼痛地反思了恶行从何而来,混乱的根源是何等。诗人认为,行恶谣的人的存在确实恶心人心,骇人听闻,然而,政治的乱象往往不是那些在背后挑拨离间的人,而是那些信任他们的人,因为谗言只有在受信者的接纳中才能起作用。就像鸦片一样,尽管它的毒性是人尽皆知的,但它也能带给人短暂虚幻的愉悦。因此,如果不做好预防,一旦接触,很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最终陷于自身的危害,后悔也将为时已晚。第四章的描述,实际上陈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君主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天生使他们缺乏这种防御力量。因此,与其指责那些小人,不如直指那些受骗的君子。深沉激昂的情感并没有导致诗人失去理智,相反,他用清晰而深入的语言剖析出过程和结果,为世人传达出了明晰的思考。

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散布谗言者的险恶和狡猾。为了一己之私,他们不顾国家和人民,暗中施展阴谋,欲将有威望的人置于死地。然而,他们邪恶的内心却表现出聪明过人、小人见微知著的情况,或者是“蛇蛇硕言”,或者是“巧言如簧”。诗人的描绘,使人对进谗者的真面目有了更深的认识,令人感受到进谗者的真面目的露骨。

最后一章清楚地揭示了进谗者的真实身份。由于诗的肯定和剧烈的情感,诗人无法抑制自己,直接指明他“既微且尰”,显示出对邪人的深恶痛绝。描述“居河之麋”的情形,令人很容易联想到隐藏在水边“含沙射影”的狡猾动物。然而,无论邪人如何猖獗,最终都会“遇犬获之”。诗人不仅深刻揭示了进谗者的丑陋,也清醒得察觉到他们以为俘获的利益究其本源是尽头的自杀。

此诗虽是描述个人遭遇流言蜚语的描绘,但并没有陷入狭隘的个人纷扰之中,而是批评了那些让国家发生误会和混乱的恶谗,因此,这份充沛的感情和具有历史和普遍意义的声音,让这首诗能引人共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