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交,鸟儿啁啾;马瑞辰译《毛诗传笺通释》中提到:“交交”也可以写作“咬咬”,用来模拟鸟儿的叫声。黄鸟,黄雀,
(2)棘:酸枣之树,落叶之中显乔木之态。树枝带刺,果实味酸;棘字含“急”意,寓意双关。
(3)从:陪葬。穆公:是春秋秦庄的君主,嬴姓,任好其名。
(4)子车:复姓。奄息,字奄而名息。与子车仲行、子车针虎并称,三人皆秦贤臣。
(5)特:超群之才。
(6)“临其穴”二句:郑笺(jiān)有言:“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秦人对贤臣们的怀念和对殉葬制度的痛恨。
(7)彼苍者天:这是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相当于现在的“老天爷啊”。
(8)良人,即可敬之人。
(9)人百其身:意为愿以百人换其一命。
(10)桑:桑树,与“丧”谐音,含双关之意。
(11)防:抵挡。郑笺注:“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12)楚,指荆树。楚字含“痛楚”之意,故为双关。
(13)维:通“惟”,只有。
(14)慄(lì):同“栗”,发抖,打颤。
黄鸟的鸣叫声交织着哀婉,栖息在枣树的枝头。谁要陪伴穆公一同殉葬,是子车奄息。说起这个子车奄息,乃是百人中独树一帜的俊杰。站在穆公的墓前,无不为之心惊胆颤。俯瞰这广袤的人间,竟然坑杀如此良善之人。若是可以替代他的死,百人甘愿赴黄泉之路。
黄鸟哀伤的鸣叫声又响起,停歇在桑树的枝头上。谁要陪伴穆公一同殉葬,是子车仲行。说起这个子车仲行,是百夫之中难得一见的实干之才。站在穆公的墓前,内心无不充满恐惧与悲痛。苍天在上,残害好人真的不应该。若是可以替代他的死,百人甘愿赴黄泉之路。
黄鸟悲鸣声再次响起,停在荆树的枝头回荡。谁要陪伴穆公一同殉葬,是子车鍼虎。说起这个子车鍼虎,是可以抵御百人入侵之人。站在穆公的坟墓前,我心惊胆战。这苍茫的上天,尽然歼灭如此贤良之人。若是可以替代他的死,百人甘愿赴黄泉之路。
这首诗由三章构成,每章都是对一个逝去的人的悼念。第一章对“子车奄息”的悼念从三个层面进行展开。前两句以“交交黄鸟,止于棘”引发对子车逝世和因其逝世而作为殉死者的惋惜情感。根据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的解述,“棘”一词是指“急”,在此诗中形成了谐音。这种引人入胜的双关语给整首诗注入了一股强烈的悲伤、凄凉,和迫切的情愫,预示了整首诗的哀伤基调。
接下来的四句明确提出将要对子车奄息进行殉葬,并揭示出被殉葬的是一位人才——“百夫之特”。这为诗歌的情感深度注入了一种尊贵的悲伤与哀歌。
在第一章最后的六句中,作者展示出秦人在送奄息入陵时感受到的悲痛和恐慌。“惴惴其栗”一词成功地描绘出了秦人在看到活葬这一残酷事件时的惶恐心情。目睹这种人性被摧残的行为,造成了愤怒的呼喊,质疑天道为何会如此。“歼我良人”。对这一行为的质疑不仅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反思。
这首诗的后两章分别悼念仲行和针虎,遣词造句和首章相似,内容的变化在于人物的不同。尽管这首诗描述的事件发生在秦穆公时期,殉葬是当时的一种恶习,毫无疑问,对此习俗的反思和指责反映出历史的进步,尽管该诗只针对“三良”的悲剧痛诉,但仍然是人性和历史的一大突破。此诗通过了对特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的悼念,揭示出诗人本身的身份,同时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殉葬制度的反思,揭示出人性的提升与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