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这里代表虚数,用来形容衣服的多样性。也有一种说法,七指的是七章之衣,即诸侯的服装。
(2)子:这里是对第二人称的尊敬和敬称,此处特指制作衣服的工匠。
(3)安:妥善,这是指舒适的状态。吉:在这里用来形容事物的美好和令人感到喜悦、满意的品质。
(4)六:此处的六的发音为路,代表六节衣,是一种拥有六个连接部分的古代衣物。
(5)燠(yù):温暖、暖和。
难道就我缺少衣物?我的衣服多达七件。无法与你亲手缝制的相提并论,你做的衣服舒适贴身且漂亮。
难道我的衣服不多?我的衣服有六件之多。都不及你亲手为我缝制的,你做的衣服舒适且温暖。
这首诗与《秦风·无衣》在题目以及开篇的行句上都有着强烈的呼应,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创作风格上则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虽然从表面层面来看,这首诗似乎没有过于深沉的寓意,但是历代的赏诗人士都对其进行了精心的阐释,如《毛诗序》中就有论述,“《无衣》,赞美晋武公”的解释。“武公是把晋国并入自己的版图的人,他的大臣曾为他向周天子上表请求任命自己为诸侯,此诗就是描述此事的。”朱熹的《诗集传》也对此进行了相似阐释:“武公打败了晋,消灭了它,并用它的财物贿赂周釐王。釐王就任命武公为晋君,并列他在诸侯名单上。这首诗主要是描述他请求封爵的心情。”
然而,这种解读方式在现代已经引起了许多质疑,例如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都是对诗篇含义进行的徒劳的叠加。考虑到诗的意境,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其实是诗人悼念已逝亲人的作品。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艺人,他的妻子手艺出众,两人的家生活幸福温暖。但妻子的早逝让他痛苦无比,他在将要穿上那件妻子亲手制作的衣服时,妻子的形象在他脑中重现,他痛不欲生。诗的语言平实,感情充沛,充满了对妻子的怀念和对世态炎凉的悲哀。
在对诗句的理解上,有一种说法是前两句都是六字句,但现代的作家徐培均则认为应该解析为:“岂曰无衣?七兮。”前四个字是诗人自己提出的问题,后面两字对该问题的回答。在这种自问自答中,诗人流露出了伤心的诗韵。此外,关于一些字词的解读上也存在种种异议。例如“七”、“子”、“六”这三个字,朱熹的《诗集传》都给予了相应的含义和解析,但他的理解都是根据他对诗中主题的理解而来的。
如果从诗的主题出发,"七"与"六"可以被视为数词,也可以是暗喻,表示衣物的多少。"子"则可以理解为第二人称的"你",即指缝衣的妻子。这样的理解似乎更加符合诗的本意。
诗的构造也值得一提,全诗由两章组成,字句大致相似,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和谐。唯一的变化是在两个章中,“七”和“吉”字被改为了“六”和“燠”,这主要是出于押韵的需要。读者在吟诵诗歌时,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给人以深深的感动,似乎在消受一种曼妙的、苍茫且激荡人心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