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颂·载见

《诗经》颂·载见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zàijiànwángyuēqiújuézhāng
  • lóngyángyánglíngyāngyāng
  • tiáoyǒucāngxiūyǒulièguāng
  • shuàijiànzhāokǎoxiàoxiǎng
  • jièméishòu寿yǒngyánbǎozhīhuángduō
  • lièwéngōngsuíduōchún

注释

(1)载(zài):起始,开始的意思。

(2)辟王:指的是君主,这里特指周成王。

(3)曰:同“聿”,用于发表语言的词汇。厥:代指“其”。章:典章制度,此处特指关于车马、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文章制度。

(4)龙旂(qí):指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旗杆顶部挂有铃铛。阳阳:形容鲜亮显眼。有人解释为“扬扬”,形容旗帜飘扬的样子。

(5)和:指挂在车轼(车辕的横木)前的铃铛。铃:可能是指挂在旗帜或车辕上的铃铛。央央:形容铃声和谐悦耳。

(6)鞗(tiáo)革:指马缰头上的铜饰。有鸧(qiāng):鸧鸧,形容铜饰华美的样子。也有人认为是描述铜饰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7)休:美好。有:同“又”。烈光:明亮的光线。

(8)率:领导,引导。昭考:指周武王,周的祖先。

(9)孝、享:表示献祭。

(10)介(gài):通“匄”,求取。

(11)永言:即“永焉”,形容长久。言,是语气词。

(12)思:发语词。皇:大。祜(hù):福气。

(13)烈文:形容辉煌且有文德。烈,有武功。辟公:指诸侯公卿。

(14)绥:安抚。也有解释为赐予的意思。

(15)俾(bǐ):使得。缉熙:光明,显耀。纯嘏(gǔ):大福,美福。

译文

诸侯初朝觐周王,恳求新典章赐赏。
蛟龙旗帜迎风飘,和铃车上声铿锵。
铜饰马辔光闪烁,华美饰物耀四方。
共祭先王神灵前,孝敬贡品表衷肠。
祈愿神明赐长寿,安康日月永绵长。
福禄无穷赐予我,文武兼备耀八荒。
先王恩泽多浩渺,诸侯功业永辉煌。

评析

在周代的庙制中,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被尊为穆,武王则为昭,因此被称为“昭考”。而“载见辟王”中的辟王,指的就是成王。这里的“载”字,可解释为开始,意味着助祭诸侯的朝见发生在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成王虽为君主,但实权却掌握在周公之手,周公是实际的摄政者。那些隆重的助祭仪式,很可能是周公亲自策划和安排的。其目的,无疑是想让成王深深记住先王的遗训,继承并发扬光大先王的事业。

周公在摄政期间,极其尽职尽责,时刻不忘对成王的规劝和教导。《尚书》中的《无逸》一篇,就是周公对成王的谆谆教诲。在诗中,诸侯“曰求厥章”,面对如此重要的场合,年幼的成王显然无法独自应对,只能依赖周公的权威来作出回应。据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他对法度典章了如指掌,这从他对祭祀仪式的娴熟处理中也可看出。

《周颂·载见》与《周颂·雝》虽同为祭祀诗,但在祭祀对象和背景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诗经传说汇纂》中提到,“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这正揭示了成王新即位时的时局特点和紧迫任务。

与《周颂·雝》所展现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周颂·载见》更注重描绘助祭诸侯来朝时的盛况。朱熹评价这首诗时用了“赋”的字眼,确实,诗中“龙旂阳阳”四句,展现了赋的铺叙手法: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绵不断、马匹金碧辉煌,整个场景热烈而隆重,气氛浩大磅礴。这种八方汇集的场面,无疑表达了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和敬意。

在周颂的众多祭祀诗中,很多都只是简单地陈述祭祀目的,使用套语,而不考虑文学性。但《周颂·载见》却是个例外,它安排了生动的铺叙,让人在通常枯燥乏味的颂诗中看到了新的亮点。这也说明,在实现政治目的的同时,统治者不仅不排斥文学手段,反而会充分调动这些手段来为其服务。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奉献祭品、祈求福佑的内容,这是祭祀诗的常见套路。但其中的“烈文辟公”一句却值得特别注意。在诗的结尾处提到诸侯,这与成王新即位、且年幼有关。在古代人治社会中,臣子对先王的忠诚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无条件地服从新主。同时,新主也可能会希望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因此,在最高统治者更换之时,臣下的疑虑和不安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这也可能成为政局动荡的因素。诗中赞扬诸侯、委以重任、寄予厚望的做法,显然是为了打消诸侯的疑虑、防止其离心离德,从而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由此可见,《周颂·载见》以诸侯开始、以诸侯结束的结构并非偶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