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驺虞:有三种解释,一种是猎人,另一种是指义兽,还有一种是古代负责管理鸟兽的官员。
(2)茁:描述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葭:指刚刚出生的芦苇。
(3)壹:发语词,同“一”,即射出十二箭就算一发。发:指射箭。另一种意思是“驱赶”。五:这里是虚数,用来表示数量众多。豝(bā):母猪,但根据文意,这里应该是指雌性的野猪。
(4)于嗟乎:是一种感叹词,用来表达惊奇或赞美的情感。于(xū),通“吁”,是一种叹词,可以表示赞叹或悲叹。
(5)蓬(péng):一种草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蓬草或蓬蒿。
(6)豵(zōng):指的是小猪,特别是一岁大的小猪,但从文意上看,这里应该是指一岁的小野猪。
刚从地面生出的芦苇,拉弓放箭射中多头母猪,哎呀那猎官啊!
刚从地面生出的蓬蒿,拉弓放箭射中多头小猪,哎呀那猎官啊!
此诗的诠释争议主要在“驺虞”一词上。詹言诗教的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仁悲的动物,从而将整首诗解释为春蒐狩猎之礼,表示人们驱禽斥兽却控制射杀之限,传达出对待野生动物的仁政,然而,这种解释并未贯穿整首诗的意旨,令人觉得勉强。另一种观点则持有“驺虞”作为象征捕猎官言的立场,解释为管理野生动物的职官。《鲁诗》亦有着类似解读,将“驺”视作天子的囿,而“虞”则被理解为掌管兽类的官。鲍昌的《释〈驺虞〉》观点更为生动,启示我们“驺”是养畜的人,“虞”则解作穿着虎皮高声欢呼的人,综合理解为猎手。
诗主两章,每章均有三句。第一章以“彼茁者葭”开头,“葭”代表初生的芦苇,生机盎然,用“茁”来形容足见生长的旺盛。此句向我们展示了狩猎场合是在春日阳光明媚之时,百花竞放,野生动物藏身于茂密的芦苇丛中,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捕猎的成果丰厚。第二章从“彼茁者蓬”开始,“蓬”指野草。蓬草或芦苇都只是野地里的一株芳草,绝非主角,不过是美化诗意的点睛之笔。该诗描绘出狩猎场合是在草木丛生的原野,天气晴美,丛草生肥,小猪虽然狡黠难找,但猎人仍能“壹发五豵”,捕猎毫不费力。狩猎场域更迭,猎手的收获却恒定丰盈,可见射技娴熟。全诗捕捉到狩猎行动中的几个首要情节,简洁而又富有意象,展现出了猎人飞箭射中猎物的刹那生动画面,精简勾勒胜过冗长,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幅猎林之图。
另一方面,对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的解读多种多样。一种说法认为“壹发”意指射出一支箭;另一种声称“壹”并非具体数字,“壹发”仅是隐指射箭的动作;还有人推测“壹”应当是指十二,“壹发”是谓发射十二支箭;还有猜想是指一次的乘车猎射。至于“豝”可能代表公猪也可能意味母猪,“豵”则专指小猪。不论雌雄或者大小,并无过多关联,重要的是彰显捕猎的丰富,引领我们理解到最后一句的赞叹:“于嗟乎驺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