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国风·君子于役

《诗经》国风·君子于役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jūnzhīzhìzāi
  • shízhīyángniúxiàlái
  • jūnzhī
  • jūnyuèyòuhuó
  • jiézhīyángniúxiàkuò
  • jūngǒu

注释

(1)于:此处指向某处前进。役:是指劳役。于役:去外地服劳役。

(2)期:在这里是指服役的时间长短,也就是服役的期限。

(3)曷(hé):在这里是问“何时”的意思。至:是返回或者回家的意思。

(4)埘(shí ):指的是鸡舍,是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

(5)如之何勿思:这是问“怎么可能不想念”的意思,其中如之是“对此”的意思。

(6)不日不月:这里是说无法用日月来计量时间,也就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日期。

(7)有(yòu)佸(huó):这里是指相遇或者相见,也可以理解为到达某处。

(8)桀:是指鸡的栖息地,由木头搭建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指鸡窝。

(9)括:这里是指到达某处,跟“佸”的意思相同。

(10)苟:在这里是诚实、真实的意思,等同于“如实”。

译文

丈夫在远方服役,不知归期时刻惦念,何时才能回到温馨的小家?窗外的鸡群纷纷归巢,太阳缓缓地向西落下,牛羊成群地从山坡上走下。丈夫还在远方服役,叫我怎能不深深地思念他呢?
丈夫在远方服役,时间漫长无比,何时才能相聚?鸡儿栖息在木桩上,太阳缓缓地向西落下,牛羊成群地从山坡上走下。丈夫还在远方服役,但愿不饿肚子不受委屈。

评析

这首久远的歌谣以其朴素的风格引人入胜。两个章节几乎雷同,但微妙的差异使其鲜明起来。每章的开头,都是女性主角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她的内心独白。引人关注的是“不知其期”的表述(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有近似的意思,对此一些人误认为是指时间漫长,然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温馨的家庭等待亲人的归来,沉重的不确定性充满了疲惫。似乎每天都有希望,但结果每天都是失望。若是外出时间长,但回家的日期确定,反而会减轻部分焦虑。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女主角怅然发问:“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接下来的一段引人入胜,充满了原始而又天然的美感。诗中不再直接描绘女主角对于思念丈夫的悲伤和愤怒,而是轻描淡写地绘出了一个乡村晚景:夕阳余晖下,鸡归窠、牛羊从外村的山坡上慢慢归来。这里的描绘似乎毫不费力,连一丁点的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世诗人的演绎,总是刻画得深入,恨不得将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这段描绘却深深触动了人心,因为它充满了情感。读者似乎能看到,那个凝视着鸡牛羊,凝视着村外辽远道路的女人,正是她触动了读者的内心。然后,紧接着“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句子,读者能感受到跳动在词句间的女主角深深的思念情感。

对于乡村生活有所了解的人,这种晚景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农耕,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一切都开始安静下来,恢复平和。牛羊和家禽都回到围栏,厨房的炊烟缓缓升起,温暖的灯光开始跃动,农人和他们的家庭开始享受闲聊的快乐。然而,在这诗中,那位待在家中的女主角却独自承受着丈夫的缺席,她生活的遗憾在这个时刻扩大了许多,因此她非常渴望他的归来。

这首诗的两个章节几乎是对等的,这是歌谣最常采用的手法——通过重复的篇章推动抒情的感动。但是第二章的结尾与整首诗的结尾有所不同,转变为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祝福:他不回来也就罢了,但愿他不会忍饥受渴。尽管这是再平凡不过的心愿,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如此真挚和深沛。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它以简朴灵动的语言成功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敏感的部分。其妙处在于它的天真自然,这在后世的诗歌创作中是无从复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