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溱(zhēn)、洧(wěi):这是位于古郑国境内的两条河流的名称。
(2)方:指的是“正好”。涣涣:形容河水解冻后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3)士与女:在这里泛指所有的男性和女性。而文中特别提到的“女”和“士”则指的是故事中的特定年轻男女。
(4)方:正好。秉:持有,握着。蕑(jiān):是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不同,常在古代用来寓意好运。
(5)既:已经。且(cú):同“徂”,意为前往或去往某地。
(6)且:在此处表示“再次”。
(7)洵(xún)訏(xū):真的很宽阔。洵:确实,訏:大、形容空间的广阔。
(8)维:在这里用作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9)伊:语气词。谑:指人们彼此之间开玩笑或戏谑。
(10)勺药:这里是指“芍药”,一种芳香的植物,与现代的木芍药不同。古文献中提到送芍药是作为结交友情的象征。
(11)浏:描述水流清澈且深邃的状态。
(12)殷:形容数量多。盈:表示充满或满溢。
(13)将:这里作为连接代词使用,相当于“与”。
溱水与洧水绵延不息,水流悠悠向远方。城里的男男女女纷纷外出游玩,手举蒿草求吉祥。
女士提议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男士回答说:“我已经去过一次了。”她又说:“再去一次又有何妨呢!”
洧水对岸好地方,是个热闹非凡且宽敞的宝地。
男女们结伴同行,相互打趣心情悦,互赠芍药寄心意。
溱水和洧水绵延流长,河水波光粼粼多清凉。
城里的男男女女纷纷外出游玩,游人如织如潮闹嚷嚷 。
女士再次提议:“我们去看看如何?”男士回答:“我已经去过一趟。”她轻声说:“再去一次又有何妨呢!”
洧水对岸好地方,是个热闹非凡且宽敞的宝地。
男女们结伴同行,相互打趣心情悦,互赠芍药寄心意。
此诗似乎描绘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者一场大规模的相亲活动。诗歌详述了时间和地点,初春的季节,春水正盛,地点在溱洧边外。从整体上看,诗中写道“殷其盈矣”,说明参加这场狂欢活动的青年人汇集成熙熙攘攘的人潮,大流淼淼,为下文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细节上,诗人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他们从偶然相遇,同行偕行,到互赠花卉,相谑嬉戏,这个描记了二人相识相恋全过程的片段,堪称一幅美轮美奂的专题照片。这首诗之美,在于春天的娇艳欲滴,也在于爱情的明媚炽热。尤其美的是蕑花与芍药的妖娆降临。
诗中的前半部分主旨在风俗,渲染出的是春天的画面;它的后半部分主旨转向了爱情,刻画出来的是青春的足迹。此作品通过蕑花与芍药,实现了从风景到情景的变化,自然春天到人生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大场面到细节的切换,从全景视野到特写镜头的转变。总之,蕑花和芍药作为两个支柱,撑起了这首诗的全局。
诗中叠章式的结构,是向古代民歌传统的一种独特致敬,给读者以一種亲近感。每个章节都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形成一部分,关于“蕑花”,后八句组成另一部分,关于“芍药”。诗人以极简的四句,笔绘了自然风光图,又描绘一幅社会生活面貌,两者互为关联,反映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
与此同时,诗意自然地转向了年轻尚未成年的男女,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只是世间繁华,更多的是关于爱情的向往,因为他们除了拥有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更拥有青春带给他们的期待和希望。所以,诗歌从描绘风俗生活开始,然后转向了爱情,从“蕑花”转向了“芍药”。
在这首诗中,无论是郑国的小国寡民,还是国内的统治者,尽管他们时常饱受各种困扰和侵犯,甚至曾被大国强行统治,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说,春日里,他们手里有“蕑花”,有“芍药”,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这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生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