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杕(dì):这里的“杕杕”形容孤独地成长,杜:赤棠树。
(2)湑(xǔ):用来形容树叶茂密繁盛的样子。
(3)踽踽(jǔ):用来形容一个人孤单独行,无人依赖。
(4)同父:指的是同一个父亲的兄弟,也有人解释为同一个祖父的族兄弟。
(5)比:意味着亲近。
(6)佽(cì):意为资助或者帮助。
(7)菁菁(jīng):形容树叶茂盛的情况。
(8)睘睘(qióng):这个字与“茕茕”意思相同,都是形容孤单无依的样子。
(9)同姓:指的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兄弟,这里的姓,实际上是同母所生者。
路旁一棵高高的赤棠树,树叶繁茂密集。我独自漂泊凄凉无助,难道这条路上真的没有其他的人吗?不如同父手足般的亲。
叹息来来往往的行人,为何他们都不愿与我亲近?兄弟不在身边无依无靠,为何就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呢?
路旁的赤棠树孤独依旧,叶子却更加青翠密布。独自流浪心中多悲凉,这路上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不如同父手足般的亲。叹息那些冷漠的过路人,为何他们都不愿与我亲近?兄弟不在身边孤苦伶仃,为何就没有人愿意给予我一点点的支持和帮助呢?
影片《流浪者》来自印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插曲《拉兹之歌》描述了一个四处流浪的孤影,歌中流浪汉拉兹的感慨深沉,歌词的悲凉度令人泪流满面。而当我们回望古老的《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可以发现同样的孤寂和哀伤,此诗也是一首描绘流浪者心声的歌曲。当然,这首诗比《拉兹之歌》的年代更为久远。
全诗由二章构成,换字押韵的技巧使得两章内容有着微妙的变化,默认赋词的手法使得诗歌起首的“有杕之杜,其叶滑湑”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凄凉,孤树的景象更是菲薄流浪者生活的描绘,两者间相映成趣但又引发郁愤。虽然赤棠树孤寂,却有满树叶子作伴,而流浪者却是孤独地面临人世的冷漠,贫弱的自我与茂盛的树叶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感又使得诗歌尤增凄楚。这抒发情感的手法,从某种程度上呈现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引人深入思考。
而后,此诗的前两句可说是正赋的方式,“独行踽踽”作为第三句的质简诗句,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以这么简洁的词汇,表达了多少颠沛流离的辛酸情绪,令人---
而诗中的“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表明虽然有其他的行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烦恼和精神枷锁,没人会对陌生人流露慈悲之情,流浪者此刻更加渴望的是亲人的关怀,因为亲人的情感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流浪者在这沉寂无情的生活里,只能在幻想中寻求温暖,比如那个幻想自己与已逝祖母团聚、在火焰中找寻丝毫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流浪者只能发出那么一声长长的叹息,“嗟”,这个叹息的情绪,直贯四句诗末的伤感。
叹息的内容透露出流浪者对基本生活需求的迫切,而这些需求也正是流浪者最不能得到的。当流浪者面对艰难生活时,非常需要他人的关怀和支持,可哀的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他,这种绝望和哀伤是如此浓烈,使人不能不心痛。
据此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战乱或饥荒年代。然而,《诗经》的一首《杕杜》却以一个人的命运为切入,呈现出古代难民的生活,展示流浪者在遭遇困难时的心路历程,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一个人的孤苦无依,对我们理解人性、理解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尽管是古代流浪者的歌,也是一首悲凉而深沉的流浪者之歌,同样反映了人性的孤苦和困惑,给人深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