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小雅·苕之华

《诗经》小雅·苕之华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tiáozhīhuāyúnhuáng
  • xīnzhīyōuwéishāng
  • tiáozhīhuāqīngqīng
  • zhīshēng
  • zāngyángfénshǒusānxīngzàiliǔ
  • rénshíxiǎnbǎo

注释

(1)苕(tiáo):这是一种叫做苕或者凌霄、紫葳的植物,它在夏季时节会绽放出花朵。华:同“花”,指花朵。

(2)芸(yún)其:这是形容一种浓厚的黄色。

(3)维其:这里是“何其”的意思,表示疑问。

(4)牂(zāng)羊:指的是母羊。坟首:这里是形容头部较大。

(5)三星:这是泛指繁星。罶(liǔ):这是一种用于捕鱼的竹制工具。

(6)鲜(xiǎn):这里表示数量少。

译文

凌霄花绽放,金黄的花瓣在微风中摇曳。心中的忧愁却如浓云般难以消散,痛苦与悲伤交织在一起。
凌霄花绽放,叶子青翠欲滴生机勃勃。了解了我内心的苦楚后,时常感慨不如从未降生于世。
母羊的头显得格外硕大,鱼篓在星光的映衬下若隐若现。人们即便有了食物可吃,也怎敢奢望能够吃饱肚子呢?

评析

本诗共计三章,前二章之首都是描绘苕华黄色盛开,叶绿鲜嫩,生机盎然的美景。 诗人写出的两句,实则是以苕的花叶来寓发怀旧之情。可观察到前两章末段,诗人的神情自然流露出苦涩感伤之情。尽管赞美苕的生命力,但人们在荒年中却无法生存,几望绝望之地,生活困苦。令诗人尤其痛心的是,人们的生活竞比不过这样的植物,自在生长。因此,在他心里满是沉重的忧郁,甚至冒出“不如无生”的悲观言论,足见其痛苦、愤怒和绝望之情。

前两章中,虽然诗人倾注了强烈的情感,难以抑制地忧愤,如同炽烈的火焰狂涌而出,然而忧愤之发生原因,仍藏在这些比兴之中,直到第三章才揭示出此因。在这之中, “牂羊” 这两句的确如斯人所言"造词巧妙"。特别的造词,使得不少人阐发纷杂,多取之不得要点。其实这是诗人表达忧愤焦虑的原因,意思是说:荒年间食物匮乏,尽管献牺母羊,却只剩下瘦弱头骨;即使搏鱼,仅见竹器中星光,鱼影无踪。最后两句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更是无尽的悲痛喊叫,人吃人,此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已足以触目惊心,然而本诗深入挖掘,即使迫于饥饿吃人,剩余的人口也愈发稀少,食物短缺。可想而知,连以草为生的羊都只剩骨头,何况饥寒交迫的人?不用说,每一个人都骨瘦如柴,即使把仅存的人全吃掉,也无法填饱肚子。痛苦的描绘比之于白居易“足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描述更加令人心痛,读者难以直视。有人曾记下一段她所闻所见的事实,以此作为注脚,这段事实说,“东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数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鬱男卖女者,廉其价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亲睹,读此诗为之太息弥日。” 再注:“巳、午间,山左人相食。默人与其兄鹤岚先生谈诗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鲜可以饱',人瘦也。可见,此诗所反映的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充分显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