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颂·烈文

《诗经》颂·烈文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lièwéngōngzhǐ
  • huìjiāngsūnbǎozhī
  • fēngěrbāngwéiwángchóngzhī
  • niànrónggōnghuángzhī
  • jìngwéirénfāngxùnzhī
  • xiǎnwéibǎixíngzhī
  • qiánwángwàng

注释

(1)烈:指武勇之技,有人解释为“光明”。文:代表文明的德行。

(2)辟(bì)公:是指辅助祭祀的诸侯。

(3)锡(cì):赐予。兹:此。祉(zhǐ):福祉。

(4)惠:爱意。也有人解读为“顺”。无疆:无尽无休。

(5)保:保护并守住。

(6)封:大。靡(mí):罪恶,过失。有的解释“封”为专门贪财,“靡”为奢侈无度。

(7)崇:树立。也有人解读为“尊敬”。

(8)戎:大。

(9)继序:承继家业。序,通“叙”,业。皇:光大发扬。

(10)竞:强大。有人解释为“争”。维:于。

(11)训:服从,遵守。也有人解释为“效仿”。

(12)不(pī):通“丕”,大。

(13)百辟(bì):所有的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14)於(wū)乎:感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译文

有功有德的诸侯们,上天赐予了你们无比的福祉。你们给予我的恩惠无穷无尽,子孙永远保此福祥。在你们的封地切勿犯下大错,要一心一意地尊崇周朝的君王。
你们立下的大功,希望你们继续建功立业,将功绩发扬光大。国家的强大离不开贤才的辅佐,四方才会前来归顺投降。先祖之所以伟大在于拥有崇高的美德,诸侯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先王的典范我们将永不忘!

评析

《周颂·烈文》一诗,既是一首对诸侯深深安抚的赞美歌,又是一篇对诸侯严谨约束的训诫词。全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共十三句,虽无明显的章节划分,但按其内在的逻辑和情感变化,可自然地分为前后两层:前四句为安抚,后九句为约束。

前四句,宛如晨曦中的和风,温暖而细腻,对诸侯的辉煌成就进行了热烈而崇高的赞扬。这种赞美,仿佛是将他们的荣耀镌刻在天地之间,不仅赐予周王无尽的福祉,更使王室子孙万代得以共享繁荣。被邀请参与祭祀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在庄严的祭坛前,他们的功绩被一一肯定,他们为建立和巩固周政权所付出的努力被深深感谢。这种赞扬,无疑使诸侯们感到如同英雄般的荣耀,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如泉水般涌流。

然而,《周颂·烈文》并非只是一首单纯的赞美歌。作为君临天下的天子,周王对诸侯的安抚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约束,以确保他们对王室的敬畏之心常在。诗的后九句,以强烈的祈使词“无”开头,这个“无”通“毋”,意为“不要”,凸显了周王的严肃与权威。这种语气的转变,使得诗文的情感从安抚的温馨转向了约束的严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周王以断然的语气对诸侯进行训诫,告诫他们必须恪守本分,效法先王的德行。

“百辟其刑之”一句更是明确无误地传达了周王的训令:诸侯们必须以身作则,成为百姓的楷模。而“前王不忘”则隐含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不要忘记先王是如何伐灭商纣、平定叛乱的,即不要忘记周王室拥有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威严和力量。

这后九句的训诫和指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中有言:“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段话所强调的君臣之道与《周颂·烈文》中的精神不谋而合。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提及“君臣”二字但其内涵却更为深远:无论诸侯的功绩如何辉煌他们也不过是尽臣子的职责而已并且要永远保持这样的心态;而周王的权威则是天命所归他的统治将一直延续至子孙万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