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华:白花之别名。
(2)菅(jiān):芦芒之草,多年生。
(3)白茅:名丝茅,叶形态似矛。
(4)之远:迈向遥远之地。
(5)俾(bǐ):使之也。
(6)英英:又名“泱泱”,描绘云朵洁白之景。
(7)露:水气凝结为露,亦含润泽之意。
(8)天步:即天命或命运,指人生的运势。
(9)不犹:不如之意,或解释为不良。
(10)滮(biāo):水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市北。
(11)啸歌:边号哭边歌唱,表达内心的忧伤和思念。
(12)硕人:身材高大之人,此处借指女子心中的英俊男子。
(13)樵:指砍伐树木做柴火的动作,桑薪即指用桑树作为柴火。
(14)卬(áng):古代女子的自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煁(shén):用火烘暖,此指冬天取暖的灶火。
(15)劳:形容心里忧愁、烦恼的感受。
(16)鼓钟:钟声响起,鼓为敲击之意。
(17)懆(cǎo)懆:形容内心不安,愁苦萦绕。
(18)迈迈:情绪低落,不悦之状。
(19)鹙(qiū):一种秃顶的水鸟,类似鹤,但无毛。梁:指截流拦鱼的结构,即鱼梁。
(20)鹤在林:高洁之鹤,隐于林间,喻指心爱之人已远去。
(21)戢(jí)其左翼:鸳鸯将喙藏于左翼,休憩之态。
(22)二三其德:意指心猿意马,感情不坚。
(23)有扁:形容乘石扁平之貌,供乘车时踩踏。
(24)履:乘车时所踏之物。
(25)疧(qí):因为忧愁恋爱而引发的身体不适,相当于因相思而生病。
芬芳的菅草绽放出洁白的花朵,白茅精心束起赠予他。如今已远去他乡,只留我孤独地守候空荡的房间。
浓浓的云雾在空中弥漫,滋润着野地的菅草和丝茅。如今的命运太艰难不易了,连云露都比他更懂得滋润我。
滮水静静地向北流淌,滋润着绿油油的稻田。边号哭边歌唱心中的伤痛,思念的人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砍下桑枝作为柴薪,燃烧在灶台暖在身。想起那个贤良的人,心中却翻涌出无尽的哀伤。
宫殿内响起了大乐钟的声音,悠扬的声音传到外面。我却因为怀念而心神不宁,你却视我如陌路人般冷漠。
丑恶的秃骛栖息在鱼梁之上,高洁的白鹤在树林中栖息。我想起那个贤良的人,思念之情让我心中备受煎熬。
一对鸳鸯在鱼梁上相依相偎,嘴巴插在翅膀下睡得香甜。可恨的人如此没良心,转眼间就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扁平的乘车石虽然低微,却依然有人踩踏而过。我恨他离我如此遥远,让我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思念。
这首诗由八个段落构成,每一段由四句诗组成。诗篇首章运用菅草与白茅作为其启发点,通过它们的结合寓意夫妻之间的亲密无间,这种情感的流露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司空见惯的。而菅草白华和茅草均象征了纯真和和谐的爱情意象,此处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互映照,我们可以看出“白茅”是这个时代常用的,富含象征意义的意象。可能这种常理之事无需多言,但是在此,却又出现了“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这种正反对比,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
此诗的第二章以白云滴落甘露润滑菅草和茅草的场景引发反思,对比了丈夫藐视常理,无法与其妻子患难与共的行为。虽然通过面相看,白云与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养似乎有着命运给予主人公的不公的直接对照关系,但是实际上是怨人非怨天,所针对的是那个违背天理的背离的丈夫。
第三章描绘了如北方的滮池灌溉稻田,反映了冷酷无情的丈夫对待妻子的不言情义的行为。这章的引发方式尽管与前两章相似,是借由物之恩典说明人之非情,以天道比照人情的反众所知,然而接下来紧跟而来的悲歌即将哭泣的主人公的话突然转向“硕人”。关于“硕人”的具体指向,过往的研究者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等均对申后有所解释,朱熹《诗集传》则认为硕人是幽王。对照诗的原文,以下两段中提及的“硕人”都是通过物难得其所作为比喻,暗示了人所在的位置并不适合。郑玄归因“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这与诗的意象相配合。此处语境一转,接下来的赞叹也就显得十分自然且合适。
诗的第四章承续前三章的反诗意情感,比喻了桑薪的用途未被发现,指向了女性的品质未能被丈夫所欣赏,反而面临被抛弃的命运。不同于女性主人公的遭遇,“维彼硕人”,即妖娆的女人,反而在丈夫心中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无疑是对女性主人公心情的极大考验。
第五章以远处钟声的传递,引出申后被废的事情肯定会为人所知,这便是“围墙也无法阻挡的风”。申后虽然被废,然而她内心却依旧深爱着,因此诗中出现了“念子懆懆”;丈夫既然已经决心抛弃,那她自然也被置于冷落之地,于是,“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形象也随之出现。通过对比,弃妇的细心善良显得更加明显,同时也展现了丈夫的无情无义。
诗的第六章与第四章意境相近,介绍了鹤鹙突然失去栖息的地方,引起了宠妾的更迭。鹤和鹙分别代表了洁白娴淑和贪婪狡猾,与申后和褒姒的形象有着明显的隐喻关系。骄傲自大的的人对于女主角来说是被遗弃的重要原因,她无法不一遍遍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这个妖艳的女人让她的心情变得沉重。
第七章中,像鸳鸯那样始终并肩相伴,身处正义之地的情侣形象与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章和前三章一起阅读,将更深入理解被抛弃的妇人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即使那个妖冶的女人颇具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能从一个更公正的角度考虑事情,有着对天理人情的尊重,就不会走向今日的结局。
最后一章借着扁石低贱的地位来引发表述女主人公被黜之后的悲哀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的前程,她必然是忧虑而陷于疾病。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诗篇的首尾章节都以感叹词结束。用“兮”字结束句子,整首诗的情感起伏缓急有序,宣泄一切的决心十足。对此,朗诵时会有回音盘旋在梁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