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虫:指能发出叫声的蝗虫,也叫做蝈蝈。
(2)喓(yāo)喓:描绘虫子鸣叫的声音。
(3)趯(tì)趯:描述昆虫跳跃的动作。阜(fù)螽(zhōng):指蚱蜢,一种蝗虫。
(4)忡(chōng)忡: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5)亦:等同于“如”或“若”。既:意为已经。止:指之或他,有人认为是语助词。
(6)觏(gòu):遇见。
(7)降(xiáng):形容心情悦服,平静。
(8)陟(zhì):升高,登上。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9)蕨:是一种野菜,刚生长出来时还没有叶子,可以食用。
(10)惙(chuò)惙:忧郁,痛苦的情绪。
(11)说(yuè):通“悦”,高兴,愉悦。
(12)薇:一种草本植物,也被称为巢菜,或者野豌豆。它的形状类似蕨,但是味道比较苦,山里的人会食用,称之为迷蕨。
(13)夷:指平静,这里特指心情平静。
草间的虫儿喓喓鸣叫,山间的蚱蜢蹦蹦跳跳。没有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绵绵不绝。如果我已见到他,如果我已遇到他,我心中的忧虑自会消散。
登上高高的南山之巅,采摘蕨菜嫩叶。没有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不可排遣。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的心情自会愉悦喜乐。
登上高高的南山之巅,采摘薇菜枝芽。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心中哀伤愁悲。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的心情自会平静欣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深怀念丈夫的妻子,与《周南·卷耳》具有相似的想象意蕴。全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七句。第一部分描绘了妻子在秋季怀念丈夫的情景,而第二和第三部分则分别刻画了妻子在来年春季和夏季怀念丈夫的情境。这样的结构成功地展现了妻子长久度日如年的思念之苦。
诗的开篇部分将主角置于秋天的背景中,两句诗雅妙地呈现了草地的虫子叫声和跃跃欲逸的状况,这是主人翁的直接感受,也可以看做对周遭环境的真实描绘。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停留在诗的字面内容。读者可以从秋虫的鸣叫和跳跃中,感知妻子可能正在体验秋风的凉爽、看着已经枯黄的草叶、感触秋天的庄严。秋天的自然景象最容易唤起人们对分别的情感波动,而秋虫和秋风恰恰加剧了这种波动,触动了妻子心中深藏的思念之情,引发了“未见君子,忧心忡忡”的悲痛。
然而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按照“忧心忡忡”的情绪基调继续走下去,而是打破常规,把自己内心的思念全部抛诸脑后。它没有写自己孤独的凄凉和强烈的思念,反而用了对话的方式,假想自己的亲人突然在眼前出现,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一种情感的逆转,用了虚实相衬的手法,使得诗的表达更为具体、生动和触动人心。它传达了妻子见到丈夫后内心的安慰和痛苦的消失,这样的直接表达,使得诗的情感变化更加鲜明,妻子的喜悦更加热烈。
接下来的第二、三部分虽然基本重复,但在妻子的心情和想见丈夫的热切期待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妻子的全心全意投入到对丈夫的期待之中,她的生活欢乐和愿望全在此中,整个人都在为这个目标生活。这篇诗虽然采用了重复的结构,但是韵脚却有所变化,使得读者不会觉得沉闷。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用美妙的诗歌语言写出妻子思念丈夫的深邃情感的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衬的手法,赚取了读者的心弦,使得读者感同身受,深入体验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