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诗经 >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采薇

周朝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著
  • cǎiwēicǎiwēiwēizuòzhǐ
  • yuēguīyuēguīsuìzhǐ
  • shìjiāxiǎnyǔnzhī
  • huángxiǎnyǔnzhī
  • cǎiwēicǎiwēiwēiróuzhǐ
  • yuēguīyuēguīxīnyōuzhǐ
  • yōuxīnlièlièzàizài
  • shùwèidìngshǐ使guīpìn
  • cǎiwēicǎiwēiwēigāngzhǐ
  • yuēguīyuēguīsuìyángzhǐ
  • wángshìhuángchǔ
  • yōuxīnkǒngjiùxínglái
  • ěrwéiwéichángzhīhuā
  • jūnzhīchē
  • róngchējià
  • gǎndìngyuèsānjié
  • jiàkuíkuí
  • jūnsuǒxiǎorénsuǒféi
  • xiàng
  • jièxiǎnyǔnkǒng
  • wǎngyángliǔ
  • jīnláixuěfēifēi
  • xíngdàochíchízàizài
  • xīnshāngbēizhīāi

注释

(1)薇:野豌豆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称大巢菜,其种子、茎、叶皆可食用。《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述,武王平定殷乱后,天下归周,但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守道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靠采薇为生。此故事亦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描述了懿王时期王室衰落,诗人创作讽刺诗的历史背景。《汉书·匈奴传》也记录了周室衰落,戎狄侵略的情况,诗人疾呼:“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作:薇菜初生的状态。

(3)止:句末助词,无实际意义。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际意义。

(5)莫:通“暮”,此处表示年末。

(6)靡(mǐ)室靡家:指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同义。

(7)不遑(huáng):意为无暇。遑,空闲。

(8)启居:古人席地而坐的两种方式,启指跪坐,居指安坐,此处借指休息。

(9)猃(xiǎn)狁(yǔn):古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10)柔:描述薇菜的柔嫩状态,表示其生长进程。

(11)烈烈:形容心情如炽热般焦虑。

(12)载(zài)饥载渴:表达又饥又渴的状态。载…载…,即又…又…。

(13)戍(shù):此指防守的地点。

(14)聘(pìn):指传递问候的信息。

(15)刚:形容薇菜的硬挺状态。

(16)阳:农历十月的别称,又称小阳春。

(17)靡:无。

(18)盬(gǔ):表示结束或停止。

(19)启处:休息、休整之意。

(20)孔:非常、很之意。

(21)疚:病痛、苦难之意。

(22)我行不来:意为我不能回家。一说指从军后无人慰问。

(23)常:常棣,又称棠棣,一种植物。

(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意为是什么。斯为语气词。

(25)君子:此指将领。

(26)小人:此指士兵。

(27)戎(róng):战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形容马匹高大雄壮。

(30)定居:安定居住之意。

(31)捷:此指交战、接战。或说指行军途中改变路线。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形容马匹雄壮有力。

(33)腓(féi):庇护、掩护之意。

(34)翼翼:形容马匹训练有素、整齐划一的样子。

(35)弭(mǐ):一种两端以骨角装饰的弓。或说指弓的两端弯曲处。象弭是以象牙装饰的弭,鱼服是鲨鱼皮制的箭袋。

(36)日戒:每日保持警惕。

(37)棘(jí):紧急、急迫之意。孔棘表示非常紧急。通“亟”。

(38)昔:回忆往事,指出征之时。

(39)依依:描述柳枝轻摇、飘逸的样子。

(40)思:句末虚词,无实际意义。雨音同玉,意为“下”。

(41)霏(fēi)霏: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42)迟迟:行动迟缓的样子。

(43)往:回忆当初从军之情景。

译文

采摘薇草采摘薇草,薇菜新叶初展开。说要回家说要回家!岁月荏苒已近年关。没有妻室的温暖,没有家园的安宁,一切都因猃狁之战而起。无法安居乐业,只因战事未息,猃狁未平。
采摘薇草采摘薇草,薇菜已是鲜嫩欲滴。归家的念头萦绕心头,心中更是如焚如燎。忧愁如同烈火般燃烧,口渴难耐受煎熬。驻守之地无定所,家书难托寄回家。
采摘薇草采摘薇草,薇菜的茎叶已显老态。归家的期许再次升起,却已是十月时节。战事无休无止,都没有时间休息。心中的苦痛无以言表,归家之路遥遥无期。
盛开的花朵是什么?那是绚烂的棠棣花。驶过的车辆是谁人所乘?那是将帅们的座驾。兵车已备要出征,四匹雄马矫健有力。边境怎能安然驻扎?一月战事频发多次取胜。
四匹雄马驾车前行,身躯高大而强壮。将帅稳坐车中作战,士兵们依车为战。马匹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装备齐全。时刻保持戒备警惕?猃狁之患迫在眉睫。
回忆当初刚出征,杨柳轻拂春意浓。如今踏上归途路,大雪纷飞寒风冷。道路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身心疲惫。满腔的伤感与悲痛,谁能理解我的哀愁?

评析

这首诗创绘的是以下的场景:寒风振木,雨雪交错,飞舞的雪花零落而下,一位从战场归来的军人,带着疲惫和哀思,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途曲折险阻,身心交瘁;但此刻,前方便是乡关,战鼓声逐渐模糊,换来的是世卿的歌声。他从乡关中看到故乡的影子,一幕幕过往的画面一次次在他眼前展开:艰难的战场生活,紧张的厮杀场面,无数次的思归苦待,一幅幅历历在目。这首诗,其实就是描绘了一位经历过漫长战事的士卒,在踏上归途的路上的忍耐和呼喊之作。归类为《小雅》,却有《国风》的情韵。

全诗共六章,可分为三层。作为一首主题为归途的回忆,诗人借用倒叙手法开篇。前三章,以描述归乡那份深深的思念,讲述他无法顾家重归的各种困境。前三章的前四句,采用陈述复叠和逐步推进的技巧,深深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住于归乡的愿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别离之情越发强烈,几乎无法承受。前句以采薇引发文章激情,但引申出的却是其他的表达。因为薇菜可以做食,士卒正在采薇以求度日。所以,这看似轻描淡写的的开篇,实际上描绘了现实的生活环境,反映了驻守边界的士兵的艰难生活。边关士兵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有本质区别的。“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各自推进,生动地描绘了薇菜从破土冒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化的生长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借代了时间的流淌和战役的延续。岁月流转,万事苍变,“曰归曰归”,但愿望无法实现;对于这些长期备战而无法回家的士卒来说,他们的内心无法不充满“忧心烈烈”。后四句,诗人对为什么无法回乡提出了一种解释:归家的路途遥远,归因于远离的家园;驻地不确定,归因于频繁的战事;无暇休整,归因于不断的君王命令。其根本原因,则是“猃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以视为《采薇》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猃狁之患,每一个人都有作战的责任。所以,一方面是欲归的怀念,另一方面是战斗的责任。前三章前后交隔着怀恋家乡的感情和承担国家危难的宗旨,这是两种互相对立但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实际上,这也形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在不同的章节中,怀念家乡的感情和战斗的责任感,有所不同的表现。

第四、五章回溯了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描绘了军容的雄健,戒备的严密,全篇的气魄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思归之情转向了战斗的情绪。这两章同样做到了“一句一咏”,可以分四层逐层阅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挥舞“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以战车为主线,创绘了两个战斗场景:“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性地描绘了军容的壮丽、士气的高涨和战斗的频繁;“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进一步具体描绘了在战车加持的协力和将帅引领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景。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军人的装备:“四牡翼翼,象鱼服毕”。战马强健而经训良好,武器精巧,战无不胜。军人们一错一严阵以待,也只是因为猃狁过于肆虐,“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边境的形式,又重述了回归之困的原因。这与诗人心的表达并不吻合。察看全诗,诗人表达了矛盾的情感,这位士兵既怀念家乡,同时也对国家大局有所感悟,似乎并不乏有责任感的存在。因此,在回家的路上回忆起昨日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战斗生活,便是非常自然的。

贯穿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可能正是形势陡变的雪花将戍卒惊醒,他从回忆中回到现实,陷入更深的伤遭之中。过去的知识回想,触景生情,不禁使得“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景记事,也是一种抒发心路的方式。个体生命在时间中生存,而在“现在”和“过去”,“来”和“去”以及“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况变动中,戍卒深深的体验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流亡和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这情感永恒,经世不衰。现代人读这四句仍会感动于心,也主要是体验了诗的世界深层的生命消逝的感受。“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而且回家的路还长,路难行其走,饮食无从谈起,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深深的加剧了他的悲痛。“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他对父母妻孥的忧心。他们分别多年,“靡使归聘”,他们的生死未卜,难以知晓,现如今归途之际,他们可能会纷纷产生“近乡情怯,唯恐见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虑。然而,以上的忧苦在这荒野之中,自然无人理解,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以这孤伶无助的叹息结束。审视全诗,《采薇》主导情绪的标志性意义,并不是表达战争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暗化为背景,让战争中的个体脱离战场,通过归途的追述展现士兵戍守难归、内心焦虑的内心世界,显示出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恰可称为历史上反战诗的鼻祖。

从艺术角度来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常被誉为《三百篇》中最巧妙的诗之一。自南朝谢玄至今,对这几句诗的赞叹已经引领了一部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音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经成为诗人的经常引用。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也被多次模仿,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白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